写下遗书给爹娘 义无反顾上疆场 ——太康县抗美援朝老兵张诗义的忠义人生
写下遗书给爹娘 义无反顾上疆场 ——太康县抗美援朝老兵张诗义的忠义人生 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马治卫 通讯员 姜大超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半个多世纪前,这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响彻鸭绿江沿岸,如今,抗美援朝战争的硝烟已经消散在汗青的长河里。然而,当记者坐在抗美援朝老兵张诗义眼前凝听他讲述战争的履历时,顿感血雨腥风扑面而来,同时被他对故国、对战友的忠肝义胆所打动。深秋午后,记者专程到太康县毛庄镇石庄村造访当年的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张诗义。
张诗义本年84岁,虽然听力不济,却十分健谈。记者说明来意后,他随即打开了影象的闸门。1952年9月,抗美援朝战争正在异常猛烈地举行,刚满16岁的张诗义传闻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河南省征兵增补兵源,他没有和怙恃磋商就火烧眉毛地赶往商丘报名参军了。颠末两个月的集训,同年11月,张诗义和战友们一起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
临行前,张诗义给怙恃亲写下了遗书表白以死报国的刻意,并嘱托两个弟弟要照顾好爹娘,随后,他便义无反顾地奔赴疆场! 张诗义的父亲传闻动静后,连夜赶往商丘想去送送儿子,到商丘后却被奉告军队已经开往辽宁丹东,父亲竟没能和张诗义见上一面。越日,张诗义的父亲便拿着儿子托人转交给他的遗书回到了太康老家。张诗义的怙恃亲都不识字,就请人把遗书念给他们听,书信的字里行间布满了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故国的无限热爱,两位老人边听边哭,念信的人也是流着眼泪把信读完的。
“您还记得在哪支军队吗?”记者接近他的耳朵高声说。“固然记得!我是高小结业,军队带领看我年纪小又很机警,就分派我到38军112师炮兵团侦察营当调查员。”张诗义凝望着远方,思绪又回到了炮火连天的疆场。张诗义说,军队从辽宁丹东入朝直接开到了“三八线”四周,在哪里打完一仗后又调往朝鲜西海岸,筹办举行反登岸作战。
其时,仇人出动了几艘航母和几千架飞机,敌机天天都不停地侦查,狂轰滥炸,所以,我们的军队行军大多在夜间,常常是一夜行军一百多里。饿了就在雪地里就着冰雪吃一点炒面,脚上打了泡,他就用手掐破,继续拼命往前赶。
在一次猛烈的炮战中,张诗义的耳膜被震坏了,听力受到损伤,虽然此刻戴上了助听器,要高声地措辞他才能听得清楚。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张诗义随军队回国在吉林通化驻守。
1956年,他有一次在军队提干的时机,他却把时机让给了本身的战友。1957年,张诗义地点的榴弹炮营举行裁人,他就主动复原回到了太康老家。
张诗义先后在符草楼乡当局、太康县水利局、太康县农机局有过一段事情履历,但终因在军队没有提干而无法落实事情关系,厥后,他便一直在家务农。“我从来不懊悔!”当记者就事情安顿问题暗示可惜时,张诗义坚定地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事我应该做的,比起牺牲在朝鲜的19.7万名义士,这又算得了什么呢?”临别前,张诗义还兴奋地向记者先容了抗美援朝70周年前夕省、市、县各级带领探望慰问他的情景。10月24日,他还应邀到鹿邑县预备役军队做爱国主义教育讲座。
谁是最可爱的人?70年前著名作家魏巍告诉我们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70年后的今天,履历过战争血与火的洗礼,老志愿军战士张诗义显得格外从容,他对眼下的糊口感应十分幸福和满意,胸前崭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映衬着他幸福的笑脸,闪耀着沉甸甸的光线。返回,检察更多。
本文关键词:写下,遗书,给,爹娘,义无反顾,博亚体育app官网入口,上,疆场,—,太
本文来源:博亚体育app官网入口-www.huanguxuan.com